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第1课 大道心灯

十二、阐 理 | 角度、心态、成就

时间:2016/9/7 10:03:13   作者:無知無欲   来源:崇心生活圈   阅读:543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 “理”用于人伦而言,就是让人明白人生是从何而来?又为何生生不息?必可在自然界中再以“理”印证,又归向何去?此“理”才能深植人心,才能教人信服,如此所阐之“理”,才能合乎信仰根本。

 十二、阐__理_|_角度、心态、成就

儒宗圣教,以儒为宗,以神为教。在“理”行持方面有正确理论,方能立根基而不偏,教人信服而依归;因“理”而信服天下,四海皆准而不悖,继而在信念中有正确方针,能有依持正当信念而作为。“理”若有缺失,其言难信服众生,就无法转化思维,如此很难让人有所依归!

又真正之“理”,虽曰放诸四海皆准,但必依国情风俗习惯而定,符合当地习俗方能信服善众。往昔圣贤所立言论,能信服善众、民能依归,关键在于对“心”能有所觉醒,而“理”合乎当地风土民情,人皆能同感。

      “理”正确无误方是“正理”,对理者本身不具有何正邪,只在使用者“心智与行为”所认定。

十二、阐__理_|_角度、心态、成就

      一件事务以不同观点来看,众人见之已悖“理”而行,但在当事人来看,自己出发点在“公正善念”所使而欲有所成就,这就很难合群,其个人“善念”所引发的行为,已偏失于大众的观点,很难获得大众的支持与协助。

      善念驱使的行动,也会形成“理”之正偏,这是因人角度观点而有所差异,其偏正并非仅限于个人眼光所看,需要遵循其所处的国土风情。其行为因个人“公正”善导,而使“理”有偏其行为者,也必要自己承担后果。

      能成就大众的教育,理论上虽有偏失,然而其成就会因公正善念而有所成长,所以,理能放诸四海皆准,并非只在个人立论正确或众生观感而定,乃在善恶动念的行使,才是关键。

      阐理教化,非因个人观点与立论而成,能合乎天地自然之理立论而以为圭臬,则不会背道而驰。圣贤能将各种理论印证,阐述在于善书当中,必经一番深思熟虑而成,是以大道为依归,又以人伦为导引。

      先修人伦再影响四周,必能达潜移默化,使之成为正确无偏失。教化教育于“理”,方能使人有所遵循。其理能合乎现世人伦,方能教其合道,再进而能以道合理、合人心,此种谈理方有根基,方能不偏悖又歪曲。

      “理”用于人伦而言,就是让人明白人生是从何而来?又为何生生不息?必可在自然界中再以“理”印证,又归向何去?此“理”才能深植人心,才能教人信服,如此所阐之“理”,才能合乎信仰根本。


十二、阐__理_|_角度、心态、成就

思考:

1、大家都说要讲道理,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所讲道理,站在您对面的人会认可吗?

2、中国人外出旅行,为什么很多行为在国外不被认可?

 

理解:

1、真理、道理、公理、情理

真理:自然规律。

道理:符合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认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。

公理:一个地区大众认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。

情理:人之常情。

2、人生从何而来,为何生生不息?又归向何去?

人光溜溜的生,赤条条的去,人世间所有都是借看、借用、借拥有。人世间就好像一个大考场,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缺点、欠缺和不足,在人世间进行修整,愿意修正的人,生活会越来越顺利;不愿意修正的人,生活中的同样的问题不断循环往复,没有止境。

人来自何处,自然归于何处。佛家讲人降自光音天,道家讲人降自天明星,基督教讲人本来居住于天国,还有很多说法,其中,细心的人们都会发现,所有书中的关键就是:人在世间所作所为决定了未来的去向。

3、人生需要做些什么?

每个国家、每个民族、每个宗教、每个社会团体,都有自己的梦想,都有自己的目标,在世间,个人究竟需要做些什么?

人人都有不同的路,在没有找到个人目标之前,增进智慧是首选之路。


标签:十二 
相关评论

甘肃崇心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崇心生活圈 holyheart.cc 崇心微平台 holyeart25
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科技街1号 电话:18993166550 电邮:39301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