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心得杂谈

佛教十法界

时间:2015/4/13 11:41:31   作者:無知無欲   来源:崇心俱乐部   阅读:1105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本文特别邀请大方经典学校校长梁一仁先生著作,感恩梁一仁先生百忙之中抽出时间,完成并修缮。阿弥陀佛,善哉,善哉。

佛教十法界


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的教育。

十法界分六凡法界和四圣法界。六凡法界即六道轮回的“六道”,具体指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

六道又分成: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;欲界包括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欲界六天,色界分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共十八层天,无色界包括四天。

六道中轮回都是众生自己感召,非神、阎王安排。六道中又分三恶道和三善道。三恶道即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是因,地狱是果,一念嗔心起,地狱的门就打开了,二念嗔心起,右腿就迈进了地狱……;是因,饿鬼是果;是因,畜生是果。贪嗔痴是众生的根本烦恼、根本的恶,最大的无明,是贪嗔痴造就了三恶道。

三善道是阿修罗、人、天。阿修罗,翻译成汉语,有“无端正”、“无酒”、“非天”等意。此道众生男丑女端,分处天、人、畜、鬼四道中。


佛教十法界


重点说“”道。佛教认为持五戒者得生人道。五戒者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(私议:守五戒满分100,能打60分,才有资格投胎为人,打80分是上上等人,不及格不能为人。儒家认为做人的标准是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五戒与五常一致,不杀生是仁、不偷盗是义、不邪淫是礼、不妄语是信、不饮酒是智)

三善道,当然是“善”成就的。五戒就是善的表现,进入“天”道,需要修“十善”,其中身三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;口四: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妄语、不绮语(即花言巧语,轻浮无礼,说不正经的话,导人生诸邪念;或出言戏弄,胡乱开口,以为取乐,都叫做绮语);意三: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


”分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(又分初禅三层天、二禅三层天、三禅三层天、四禅九层天)、无色界四层天(空无边处天、识无边处天、无所有处天、非想非非想处天),天共28层

即使上升天道,仍然在六道轮回当中,只不过福报大,但当福报享受完仍会滑落下来。《三宝歌》说:“三界如火宅。”天道也是火宅,不必留恋,赶快出离。


佛教十法界


出离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之三界,就进入四圣法界:声闻道、缘觉道、菩萨道、佛道。人应有出离三界之志,勇敢地出离,所谓离苦得乐。

声闻道:听闻释迦牟尼佛四谛法而悟道成就了四果罗汉,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那含、四果阿罗汉。四谛法:苦、集、灭、道。佛教认为世界是苦的,就是我们世俗人所享受的快乐也是一种苦——行苦。苦有三种、八种等分类。三苦是指苦苦、行苦、坏苦,八苦指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。

世界是的,就要解决苦的问题;要解决苦的问题,必须找到苦的原因。苦的原因叫“”。(关于集苦之因果关系可以参照十二因缘法)“集、苦”是世间迷妄的因果。解决苦的目标是“”,也叫“寂灭”,也就是“涅槃”,出离了生死之苦后所获得的境界。“道、灭”是出世间证悟的因果。具体如何入“灭”,要走的“”有三十七条,就是“三十七道品”——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。

缘觉道:修学十二因缘法悟道,成就了辟支佛。十二因缘指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。过去二只因:无明、行,现在五只果: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,现在三只因:爱、取、有,未来二只果:生、老死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称三世,所以十二因缘包括了三世因果

声闻道、缘觉道是小乘佛法。菩萨道是大乘佛法。小乘法不能成佛,所以必须回小向大,进入大乘菩萨道。大乘菩萨道才可成佛。


佛教十法界


菩萨道应知道的有菩萨、四弘誓愿、六波罗蜜、四摄法、四无量心等。

菩萨:是“菩提萨埵”的简称。“菩提”是觉,“萨埵”是有情,菩萨就是觉有情、自觉而觉他。

四弘誓愿: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

六波罗蜜:即六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布施度悭贪,持戒度毁犯,忍辱度嗔恚,精进度懈怠,禅定度散乱,般若度愚痴。

四摄法: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

四无量心:慈、悲、喜、舍。

佛道:佛,是佛陀、佛陀耶的简称,翻译成汉语是“觉”。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说的第一句话:“奇哉!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”

人要有志,不要在六道轮回受苦,希慕圣道,出离三界,成就佛果。在六道轮回受苦,及出离三界涅槃为乐,都是自己的事情。众生皆有佛性,都是未来佛,人不可小看了自己!


佛教十法界




附:三十七道品


四念处

1身念处——观身不净;

2受念处——观受是苦;

3心念处——观心无常;

4、法念处——观法无我。

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,以慧观的力量,把心念常住於道法中,使之正而不邪。

四正勤

1、已生恶令断灭;

2、未生恶令不生;

3、未生善令生起;

4、已生善令增长。

四正勤即是精进勤劳,修习四种道法,以策励身口意,断恶生善,最为殊胜,亦称四正胜。此时智慧力已增多,但禅定力较薄弱。

四神足

1、欲神足——希慕欲乐(修道趣果的欲望);

2、勤神足——精进无间;

3、心神足——一心正念;

4、观神足——心不驰散。

即是用四种定力摄心,使定慧均等,神力充沛,所愿皆得。

五根

1、信根,於诸法谛理,信忍乐欲;

2、进根,信诸善法理,倍策精进;

3、念根,追念正道,不忘正法;

4、定根,摄心正道,相应不散;

5、慧根,以观照慧,抉择分明,思惟真理。

五力

1、信力,信根增上,故能破疑障;

2、进力,进根增上,故能破懈怠;

3、念力,念根增上,故能破昏忘;

4、定力,定根增上,故能破散乱;

5、慧力,慧根增上,故能破愚昧。

又五根五力以信为始,慧为终,显示信心是以智慧为主。

五根五力,依程度深浅立名,如信根增长,破诸邪信,得名信力,故五根为生圣道的根本,五力为增长圣道的主力。佛经说:“能生善法,故名为根。能破恶法,故名为力。”

七菩提分

1、择法菩提分,以智慧择法之真伪;

2、精进菩提分,以勇猛心,力行正法;

3、喜菩提分,心得善法,而生欢喜;

4、轻安菩提分,除去身心粗重烦恼,而得轻安;

5、念菩提分,明记定慧,使其均等;

6、定菩提分,心唯一境,而不散乱;

7、行捨菩提分,捨诸谬妄,更行进益。

七菩提分又名七觉支,在三十七道品中独得觉名,正因前修四念处至五根五力时未觉,后修八正道时已觉,唯中间修此七觉分法,是由迷而悟,由未觉而觉,故独得觉名。

八正道

1、正见——见四谛理,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,走向正道;

2、正思维——思四谛理,断灭恶的欲念,生起正当的欲念;

3、正语——常摄口善业戒,说出和善真诚的言语;

4、正业——常摄身善业戒,努力做自己正当的行业;

5、正命——以正业维持生命,不做不道德的职业,来玷污圣洁的生命;

6、正精进——一心专精,不间断地向善的方面去努力;

7、正念——意念正道,精进正业,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;

8、正定——身心清净,入无漏定。有漏——有烦恼,亦称有为,无漏——清净无烦恼,亦称无为。

八正道以正见为首,即以正见为最重要,因为有了正见,对于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,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,悟入正道。


标签:佛教十法界 佛教十法界 
相关评论

甘肃崇心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崇心生活圈 holyheart.cc 崇心微平台 holyeart25
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科技街1号 电话:18993166550 电邮:393010@qq.com